当前位置:首页 > 讲座预告

纪念邓叔群院士诞辰120周年:真菌生命前沿青年学者论坛(第四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16 文章来源:

  时间:2022927 下午14:00-16:00  

  地点:微生物所H316会议室 

  #腾讯会议:506 762 983   密码: 220927  

       

  报告(一) 

  放线菌来源新颖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发现及生物合成研究 

  报告人:刘静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后 

    

  报告人简介: 

  刘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20213月于德国马尔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组信息驱动的新颖二酮哌嗪衍生物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的发现、以及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 Org. Lett., Chem. Comm., J. Nat. Prod.等期刊上。 

    

  报告摘要 

  二酮哌嗪类化合物(DKP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杂环生物碱,其核心骨架结构是由两个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环二肽,稳定的六元环骨架使其在药物化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药效团。放线菌来源的DKPs大多是通过环二肽合成酶(cyclodipeptide synthase, CDPS)途径合成,其中CDPS通常与环二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甲基转移酶、异戊烯基转移酶等后修饰酶聚集成簇进而合成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挖掘策略已经成为发现新颖天然产物和新功能酶的有力工具。我们通过基因组挖掘和异源表达策略发现了多个新颖的DKPs,并鉴定了独特的可催化嘌呤基转移或DKP二聚化的P450酶,为DKPs的智能创制提供了元件。 

    

  报告(二) 

  自然战场武器启发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报告人:石一鸣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 项目课题组长 

    

  报告人简介: 

  石一鸣,马普陆地微生物所项目课题组长。2014年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药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2020年获洪堡基金支持,在德国歌德法兰克福大学Helge Bode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起担任马普陆地微生物所项目课题组长,探索什么样的天然产物是如何介导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作为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灵感源泉。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Angewandte Chemie等期刊。发现了两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活性分子并申请了两项欧洲发明专利。 

  课题组主页:https://www.mpi-marburg.mpg.de/1034670/Yi-MingShi 

   

  报告摘要: 

  微生物与高等真核生物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维持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宿主进化,以及维持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应对与不同物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基因组编码了纷繁多样的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产生了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天然产物。近年来,以线虫共生细菌XenorhabdusPhotorhabdus为中心的细菌线虫昆虫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微生物天然产物生态功能研究和药物发现的理想模型。这是由于线虫和昆虫与人类之间有40-60%的基因和超过10条信号通路高度同源,并且两者作为模式生物已广泛用于人类疾病和药物筛选研究。因此,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激烈的物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共生细菌很有可能产生了大量可作用于人体药物靶点的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