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为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3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依托“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面向国内各高校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招聘博士后创新人才。
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内容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博士后专项人才支持计划。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国家资助期为2年。设站单位根据资助人选在站期间科研工作业绩,按一定标准或比例给予资助。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确定资助人员。拟进站的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
二、招聘办法
设站学科:研究所设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五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方向:研究所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组学、微生物遗传学、植物-微生物互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具体详细研究方向信息可参照研究所导师具体信息(链接:https://www.im.cas.cn/rcdw2018/yjzz/201911/t20191121_5440718.html)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根据“博新计划”相关要求实施招聘,申请人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申报,经国家评审入选“博新计划”人员,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聘为特别研究助理(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按助理研究员聘用。具体岗位待遇详细可参见:https://www.im.cas.cn/rcdw2018/yjzz/201911/t20191121_5440718.html
三、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3年度拟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199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八)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四、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1. 申请人与研究所导师沟通,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
2. 3月15日前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填报《申请书》;上传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扫描件。申请材料不得涉密。
3.申请材料受理截止日期:2022年3月10日前。
联系人:人事处 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4807477 liuy@i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