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中国科学报]735万份数据! 生物资源“金矿”等你挖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文章来源:

作者 | 冯丽妃

  作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打造的生物资源“金矿”已具规模。记者通过12月22日在京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了解到,目前中科院40多个研究所73家生物资源库馆已储备了超过2900万份生物资源,其中超过735万份已实现数字化,可全面开放共享。 
 

  “从宏观层面来说,摸清家底,了解整个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与系统结构非常重要。”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它在生态环境建设、工农业发展、国家生物安全等方面是很重要的支撑。” 

  

  整合“家底”  服务创新 

 

  此次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生物资源目录,汇集了中科院40多个研究所73家生物资源库馆的超过735万份生物资源数据,包括生物标本、植物资源、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资源,形成了完整的数据生态系统。 
 

  中科院历来重视对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创新研究。 

  

  2016年,中科院启动了战略生物资源计划(BRP),以服务社会发展和支撑科学研究为基本职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了“5+3+1”网络构架,即5个资源收集保藏平台、3个资源评价与转化平台和1个信息中心。 
 

  “中科院各类资源散落在各个研究所、台站,甚至是科学家的实验室中。”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宏文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架构,使我们的资源成为一个整体服务国家战略。” 

  

  生物资源是科研的基石和创新的源泉。以模式与实验动物平台为例,2017年上海非人灵长类动物平台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首次成功开启了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 

  

  今年,昆明和武汉的动物实验中心构建了新冠恒河猴模型、广州动物实验中心构建了新冠ACE2小鼠模型,为突破疫苗、药物快速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据BRP信息中心负责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马俊才介绍,“公众可以利用‘一站式’平台获知中科院所有生物资源信息,按需‘淘宝’,向其所在单位获得实物或数据资源使用权。” 
 

  开发利用  “盘活”库存 

 

  “要真正把生物资源收集和保藏做扎实,关键要推动资源利用。”陈宜瑜说。 

  

  在开发利用中“盘活”现有生物资源,这正是BRP的核心目标之一。 

  

  针对今年的新冠疫情科研攻关,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快速响应。国家病毒资源库先后提供新冠毒株、临床样本5000余份,服务检测试剂、医疗、抗体等20余项攻关任务。 

  

  同时,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1月24日就正式开放了“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通过科学数据共享,支撑快速检测方法、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 
 

  同时,该网络的多个植物生物资源项目经过推广已收到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例如,其推出的杂交构树项目已在20多个省区市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余万亩,惠及20余万人口,有效支撑了国家扶贫攻坚任务。 

  

  作为该资源网络中的“后起之秀”,“十三五”启动建设的遗传生物资源衍生库正在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5000吨氨基葡萄糖生产线为例,其产值预计达5亿元。 

  

  “生物资源衍生库的意义在于链接从资源到应用的重要环节,搭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桥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磊介绍。 
 

  生物安全  合作共赢 
 

  生物资源涉及到国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种质资源库馆、国家标本资源库、国家微生物资源库等30个国家生物资源库、馆体系。依托战略生物资源平台,中科院已建成9个国家生物种质与试验材料资源库和1个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占据其中1/3。 
 

  “不仅在标本馆等传统生物资源领域,在干细胞等新兴领域,中科院已成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骨干力量。”马俊才说。 
 

  今年10月,我国已通过生物安全法,对生物资源安全管理作出立法约束。在此背景下,陈宜瑜认为,摸清生物资源的“家底”对控制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的外流和外来生物的入侵具有支撑作用。 
 

  但他同时表示,维护生物安全并不等于限制交流,生物资源的收藏和利用“不能完全封闭”。 
 

  “最近500年,正是南美洲的植物——玉米、红薯、土豆等,养活了世界许多人。如果没有国际交流,就没有法国大餐,意大利美食和‘舌尖上的中国’。” 

  

  黄宏文说,“谈生物安全应该站在全球视野上,在实现生物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开放合作与国际交流。”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黄宏文表示,BRP将进一步开展生物资源系统评价与挖掘利用的共性技术研发,针对性收集和系统评价国内外重要生物资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元件、新材料、新品种和新技术,提升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整合资源推动生物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20-12-2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