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所钟瑾研究员团队自2015年起带领科研团队一直走在科技扶贫路上,针对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和饲草特点,分离筛选优良青贮用乳酸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高效青贮菌剂产品。仅在库伦示范加工青贮饲料5.5万吨,示范推广惠及农牧户101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受益群众利用该项技术每年每户可直接增加1200元至1500元。
一、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青贮菌剂,实现我国青贮加工技术重大突破,解决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我国北方牧区冬季严寒漫长,牲畜越冬饲料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青贮加工技术是拓宽粗饲料来源重要方式,在欧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已成为优质粗饲供给核心,占比超过55%,而我国仅为20%。钟瑾研发团队经过持续攻关,建立了高通量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出具生长快、产酸高、产菌素、耐极温、抗逆强、有助降解纤维素、有效抑制二次发酵等优良青贮菌株。通过模拟发酵及分析,研发形成具自主知识产权、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高效青贮菌剂。近年来,钟瑾带领团队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青贮项目,在重要农牧区15个省/自治区开展菌剂的青贮应用及示范,加工各类青贮原料近百万吨,均取得良好青贮效果。团队还根据不同种类原料研发新技术,采用窖贮、裹包、混合青贮等秸秆饲用化加工方法实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及有效利用,并建立了相应生产技术体系。利用菌剂制备的优质青贮可显著提升饲草品质,进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2016年8月,时任副总理汪洋在呼伦贝尔听取了钟瑾的工作汇报,对团队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指示要将青贮菌剂技术予以更好推广,惠及更多农牧民。
二、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充分践行精准扶贫科研国家队的使命,赋能青贮菌剂技术,助力库伦旗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家级贫困旗县库伦是中科院在内蒙的定点与对口帮扶旗县。畜牧业是其传统经济支柱之一,但草畜矛盾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钟瑾同志在扶贫工作中瞄准青贮菌剂关键技术,每年多次赴库伦旗各乡镇扶贫点,现场示范讲解、讲座培训,指导当地农户、贫困户、企业、畜牧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掌握规范的青贮制作流程,创新采用了“示范户”技术推广模式,围绕贫困户、村干部、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形成了户、村、乡、县层层带动的示范网络;还通过与当地政府、肉牛/奶牛/肉羊养殖场、农户等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培训人员千余人。2018年5月,白春礼院长视察了库伦旗扶贫工作点,青贮团队向白院长汇报了近年通过青贮加工技术在库伦实施技术扶贫的工作成果,得到了白院长的高度肯定。2020年5月27日白院长在中国新闻CCTV-4报道中再一次肯定了青贮菌剂的应用成效。以库伦旗精准科技扶贫成果为基础,钟瑾团队进一步向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省份开展技术输出。团队在贵州六盘水、广西西林等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实践中发现,能有效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技术,为帮扶地区培育持续增收的内生动力。
三、瞄准产业及市场需求,以优质苜蓿青贮技术撬动苜蓿产业发展,助力我国奶业振兴
苜蓿是牧草之王,在我国奶牛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受加工技术影响,苜蓿缺口巨大,尤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进口苜蓿干草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养殖户成本。传统制作苜蓿干草往往赶上雨热同季很难收获,且干燥中叶片脱落也带来蛋白大量损失;其青贮加工则因多年来技术不过关,造成大量苜蓿腐烂变臭,不仅不能饲喂,还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此技术瓶颈,钟瑾团队研发了苜蓿高效复合青贮菌剂,结合自主加工工艺,彻底解决了苜蓿青贮特别是高水分(65%-70%)裹包苜蓿青贮加工难问题。新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发酵周期短,能有效保存苜蓿营养,增强其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通过苜蓿青贮替代进口干草,多个牧场实证表明,每头奶牛平均每天可直接降低饲喂成本3-5元,同时鲜奶理化指标向好,产奶量不同程度增加,奶牛整体健康状态大幅提升,可实现综合降本增效10-15元/头/天。优质裹包苜蓿青贮供应和服务,为我国奶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