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微生物所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主要通报了中科院多年来科技扶贫工作的部署、成效和亮点工作。来自微生物所的钟瑾研究员、仲乃琴正高级工程师和来自武汉植物园的钟彩虹研究员作为中科院科技扶贫战线的三位“女杰”,介绍了各自团队在扶贫攻坚中的主要工作和突出成绩。中科院科发局局长严庆、副局长孙命、微生物所副所长钱韦、党委书记李俊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永峰以及中科院科发局、传播局相关同志参加会议。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会议,介绍了与会人员和发布会总体安排。
严庆局长介绍了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情况,通报了中科院在贵州水城县、广西环江县、内蒙古库伦旗、贵州六枝特区四个定点扶贫地区的工作,以及各分院落实各地方政府57个点扶贫任务的具体情况。他指出,中科院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以科技优势带动产业提升,支撑企业良性运营,培育当地经济内生动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严庆详细介绍了中科院科技扶贫的创新举措,即狠抓落实,发挥“组团”扶贫优势;规划先行,找准产业帮扶路子;重在造血,打造科技扶贫模式;扶贫扶智,建设心理脱贫体系。严庆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犹在耳畔,科技扶贫任重道远。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中科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发挥科技集群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微生物所钟瑾研究员介绍了微生物所团队在青贮饲料及草牧业方面的科技扶贫工作。青贮团队在内蒙库伦、贵州水城、广西西林等地都留下科技扶贫足迹,跋山涉水,因陋就简,不忘科技扶贫的初心。加工甜高粱、燕麦、苜蓿、天然牧草、甘蔗尾叶及玉米秸秆等不同饲草原料达百万余吨,加速地方特色草牧业从产业技术、数量和效益上全方位升级。仅在库伦旗,青贮团队用两年多时间帮扶四千余户一万余人脱贫。青贮技术已经在我国畜牧大省及西北、东北、西南等15个省/自治区应用,并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开去。
微生物所仲乃琴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她十年来依托微生物所核心专利技术构建的环保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在马铃薯产业扶贫中的应用。仲乃琴团队围绕制约马铃薯产业扶贫存在的病虫害高发、产量低,效益差等共性问题,采取了环保肥料增效助剂、复合功能菌剂等一系列措施大幅提高了贫困地区马铃薯的亩产。扶贫团队在所党委的领导和帮助下,得到了县党委的大力支持,他们充分利用贵州水城县生态优势,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设计“领头雁公司+小微企业”的利益联动扶贫模式在县域辐射推广。系列技术产品累计推广3000余万亩次,示范区肥药利用率提高20%以上,化肥减量20%,农药减量30%,增产约12.9%,新增收益约16亿元,近30万薯农受益。
武汉植物园钟彩虹研究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题介绍了自己在猕猴桃产业方面的科技扶贫工作。十多年来,钟彩虹等在四川、贵州等十一个省/自治区的山区县市建立了12个核心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种植。累计推广猕猴桃专利品种七个及配套雄性品种21万余亩,推广优良绿肉品种5万余亩,配套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近70万亩,新品种及新技术给用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近3年累计100亿元,进入盛产期,年产值达36亿元以上。
在媒体提问环节中,严庆局长、孙命副局长、钟瑾研究员、仲乃琴正高级工程师、钟彩虹研究员就中科院科技扶贫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中科院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会议
中科院科发局局长严庆介绍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情况
钟瑾研究员介绍微生物所团队在青贮饲料及草牧业方面的科技扶贫工作
仲乃琴正高级工程师介绍环保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在马铃薯产业扶贫中的应用
钟彩虹研究员介绍猕猴桃产业方面的科技扶贫工作
媒体提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