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微生物大百科

应对新冠肺炎,我们可以从鼠疫浩劫中学到什么?[疫情科普系列之四]

  本文作者:牟庆璇 仲萌萌 陈柯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新型冠状病毒(图源: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 
 

  近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虽然每天确诊人数在增加,但是有国家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相信此次疫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与疾病的对抗史。疾病不仅仅是由病毒产生,病原细菌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几乎每个国家都经历过与病原微生物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是否有制胜武器?在如今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是否仍有借鉴意义? 

    

  甲类传染病——黑死病(鼠疫) 

 

  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在2019年北京确诊了两例来自内蒙古的感染鼠疫的患者,而使得鼠疫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疫情。那么,鼠疫真的如此“温柔”吗? 

    

  在我国,传染病被分为3类,其中甲类传染病只有两种——鼠疫、霍乱。 

    

  霍乱的罪魁祸首是霍乱弧菌,会引起急性腹泻,在数小时内使人腹泻脱水甚至死亡。据WHO报道,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霍乱而导致的病例大约130万至400万起,2.1万至14.3万例会死亡。 

   

  霍乱弧菌(图源:shutterstock.com) 

    

  像麻疹、肺结核、艾滋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仅仅是乙类传染病。在特殊时期,某些乙类传染病可以按甲类传染病处理。正如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或者2003年SARS等,虽被定位为乙类传染病,但是应对措施完全按照甲类传染病来配置。 

    

  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杆菌(又叫做鼠疫耶尔森菌),自然界中的主要宿主是以鼠为代表的啮齿类动物。鼠疫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值得人类永远铭记,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只要控制得当,鼠疫就无法兴风作浪。 

    

  目前没有特效药应对武汉新型肺炎,这就像抗生素出现之前的鼠疫。我们如何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或许可以在与鼠疫的数次“交手”中吸取经验。 

  
 

  

  鼠疫杆菌(图源:国家疾控中心、百度百科) 

  

  鼠疫耶尔森菌电镜照(图片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Yersinia_pestis) 

    

  鼠疫的三次浩劫 

    

  到目前为止,鼠疫已经给人类带来了三次灾难。 

    

  第一次是6世纪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此次瘟疫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爆发。 

    

  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瘟疫所造成的人口死亡达到每日约1万人。 

    

  更糟糕的在于由于没能及时控制疫情,鼠疫到处传播,军队中亦是如此。这使得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西征计划遭到毁灭性重创,在疫病的高潮期中,查士丁尼本人都因此而病危。 

    

  这次在拜占庭帝国境内爆发的鼠疫使得帝国损失了近1/4的人口,这次疫病亦使得国力大损,以至于直到1453年拜占庭国灭为止,其再无拥有问鼎欧洲的实力。后世将这个足以改变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鼠疫流行事件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阿什杜德的瘟疫》(图源:listverse.com) 

    

  第二次爆发于14世纪,又被称为“黑死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公元1338年,中亚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旱灾,随后该地区爆发“黑死病”,这场瘟疫随着人员的流动四处传播。又因为蒙古人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加剧了疫病的情况。 

    

  当时的主战场——加法城中被瘟疫感染者,几天之内就会死亡。幸存者通过轮船回到意大利,同行者还有老鼠和跳蚤,它们将瘟疫散播在欧洲大陆。 

    

  14世纪在欧洲有2500万人死于瘟疫,占整个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第三次开始于19世纪末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从中国南部、印度孟买开始,其后影响了很多欧亚非地区,甚至感染了家养动物,对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影响最重。 

  
 

  

  东北鼠疫惨况(picturechina.com) 

    

  科学方法治鼠疫 

  1910年10月,在中俄边境满洲里一个狭窄拥挤的旅店里,两名劳工突然吐血而亡,尸体发黑,甚是恐怖。在他们死去不久,住在同一旅店的人里面,每20个人就有9人发病,并且症状与之前暴毙的两位劳工一模一样,其中的一个人被送往俄罗斯的医院,被诊断为肺部感染,旅店里的其他人吓得四散而逃,这种怪病迅速笼罩了当地,瘟疫不断蔓延,尸体随处可见。 

    

  当时的清王朝奄奄一息,国家积贫积弱,医疗条件更是简陋,然而,在这种条件下,仍然打赢了这场人类与瘟疫的战争。 

    

  谈起这场胜利,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伍连德。 

  
 

  

  伍连德(图源:百度图库) 

  

  伍连德(图源:百度图库) 

  
 

  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当时的东北尸横遍野,疫情严峻。通过对死者进行解剖,他检测到了鼠疫杆菌,迅速确定了此次传染病就是鼠疫,并认为可以通过唾液传染,可以通过飞沫或气溶胶到处扩散。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内(图源:百度图库) 

    

  伍连德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在现在看来仍然先进的防疫措施。第一步,控制传染源。第二步,切断传播路径。第三步,保护易感人群。 

  
 

  病人进行隔离(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隔离院内情景(图片来源:网易历史)
 
 

  当时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防护措施很简单。伍连德设计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口罩,就是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被称为“伍氏口罩”。 
 

  为了减少疫情的继续传播和扩散,伍连德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死者火葬,这在当时“入土为安”的社会情况下是一个不合世俗却又创新的举措。 

  
 

  焚烧尸棺(图片来源:网易历史)

  

  1911年3月1日,惊蛰前一周,深夜零点钟声敲响,疫情监控显示,24小时内,哈尔滨无新增死亡和感染。春天来了,历时五个月的瘟疫终于过去了。
 

  在几年后东北迎来第二次鼠疫时,根据伍连德的方法,死亡人数较少,应对从容很多。 

  

  

  伍氏口罩(图源:百度图库) 

    

  借鉴与反思 

  在1910年的东北,没有像样的医院,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是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和切断传播途径,疫情依然可以扑灭。 

  

  一百多年前东北地区劳工的恶劣生存环境(图源:百度图库) 

    

  虽然现代交通的便利促进了疫情的大范围扩散,但是只要全国上下一心,一定会战胜疫情。 

    

  隔离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传染和死亡,这是预防传染病最传统又最有效的方法。一百年前,口罩就是阻断瘟疫传播自我保护的利器。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我们现在还在做的。 

    

  鼠疫和武汉新型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鼠疫的主要传播者不止老鼠,“网红”土拨鼠也是重要的病菌携带者。 

    

  2019年4月,蒙古国出现两例鼠疫死亡患者,正是由于这对夫妇进食了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而引起的。反观国内,有的景区还以“亲近自然,喂食土拨鼠”作为噱头,这都是潜在的隐患。 

    

  野生动物为了适应自然,进化出了不同的免疫机制,与它们最好的相处方式或许就是不去打扰。现在除了每天都在关注确诊患者数字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如何与自然正确相处。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下,瘟疫迈着老套熟悉的步伐走来。不仅有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前线奋战,我们还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自我预防,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 

    

  最后,祝福武汉,祝福中国,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致敬! 

  
 

    

  参考文献: 

  [1]秦逸人.第一个中国本土发表国际顶级论文的人是谁[J].今日科苑,2016(4):80-82. 

  [2]Lien Teh, Wu, Tuck, G.L.INVESTIGATIONS INT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ARBAGAN (MONGOLIAN MARMOT) TOPLAGUE.[J]. Lancet, 182(4695):529-535.] 

  [3]宋凯,祁芝珍,杨瑞馥,宋亚军.鼠疫历史疫情的考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12):1142-1146. 

  [4]Nikolaos Barkas (2012) Justinian’sFlea: Plague, Empire, and the Birth of Euro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Studies, 69:5, 840-842, DOI: 10.1080/00207233.2012.712789. 

  [5]罗马帝国衰亡史[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著, 2008. 

  [6]管书合.伍连德1910-1911年在东北防疫中任职“全权总医官”考[J].史学集刊,2018(06):85-97.